一位当地资深媒体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航母”处境尴尬,但也不能一概否定,在推进新区建设、拓宽城市空间方面,“中海航母”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滨州城区,几乎是10年前的两三倍大,在这方面,‘航母’功不可没。”
这位媒体人认为,现在重要的是为“航母”寻找出路,重新定位、规划这一旅游景点,争取尽早盘活沉寂多日的“大水泥疙瘩”。
7月24日,滨州市旅游局副局长张传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中海航母”到现在并没有彻底完工,“航母”的真正主体——甲板以下的部分还是毛坯状态,“航母”景点也没有真正投入使用,之前的一些饭店只是“航母”完工前的临时商家。
“之前属于散户经营。本着谁经营、谁装修的原则,我们希望找一家大公司整体经营‘航母’,并不希望分拆招商,这可能会破坏整体环境。”张传礼告诉记者。
为了找到能够救活“航母”的大公司,滨州市甚至山东省都为此做了努力。2012年8月,张传礼曾公开表示,正在和几家企业谈,年底应该有结果。7月24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张传礼表示,目前正在和几家客商谈,应该很快有结果。
尽管“航母”迟迟不能“起航”,但在张传礼看来,并不能因此就说“‘航母’生意亏了”,“你看它经营上不挣钱,实际上一点也没赔钱”。
他曾向媒体算过一笔账:整个中海板块是208亩地,“航母”只占27亩。2003年,这一地块地价是6万元一亩,现在地价已飙升至上百万元一亩。虽然“中海航母”没有承包出去,但因为“航母”和中海公园的建设,周边的地产开发已经收获颇丰了。
旅游经济专家刘思敏认为,创意、规模是现代旅游经济的正确模式,但前提是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没有政府支持,肯定干不成,但最终要让市场、投资商来唱主角。光搞形象工程,必死无疑。”(记者 丁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