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攻略 > 淡季,把握小众才能赢得大众
◆“小众”掘金是条可行之路。任何大众化的东西,在最初都是小众的,谁最早把握了小众,谁就可能在最后赢得大众。
◆淡季,一些非经营性质的驴友群、摄影圈十分活跃,活动通告一个接一个,因旅游结缘的小圈子、小群体互相传递着各种出游信息、体验和攻略,有些比旅行社做得还专业。
◆一些旅游企业,过分依赖批量,因为缺乏对小众群体的关注研究,所以不专业;因为不专业,所以无法打入小众的圈子中去。
□ 本报记者 刘英
一到11月,山东的不少地方都陆续进入旅游淡季,淡季时节如何有生意做?考验着每个旅游企业经营者的智商。
上个礼拜,北京的朋友看到记者微博转发一组沂源红叶的图片,就问在哪儿拍的,现在还红吗?怎么去?记者习惯性地问了几家旅行社,发现“到山东看红叶”的资讯和产品少的可怜,而且起码要超过20人以上才发团,组织几个人的“小众”省内游,几乎没有旅行社愿意接。与之相反,一些非经营性质的驴友群、摄影圈却十分活跃,活动通告一个接一个,因旅游结缘的小圈子、小群体互相传递着各种出游信息、体验和攻略,有些比旅行社做得还专业。趋于小众化的旅游,正形成旅游大潮里的小潮流。
所谓小众旅游,即旅行人数少,但目的性极强,追求游程的私密和品质,是属于小范围或小圈子内的旅游。像摄影、登山、探险、写生人群,既有专业需求,也有在行程中寻求自我享受的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小众旅游其实还可以形成“圈子”经济,旅游是吸引物,结伴出游的人的具体活动能产生多少消费能量,值得挖掘。普通小众的圈子,可能会追求性价比高的个性游定制,如果一场旅行不仅可以得到身心释放,更能够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没准是选择旅行的意外收获。而社会精英的圈子,除了追求尊享,没准儿会在旅游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做成类似招商引资的大事,就像国外的商人喜欢边打高尔夫球边谈生意,商务谈判在轻松的氛围里握手言欢。
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一些高端私人定制旅游产品已经走俏,普遍盯紧高利润的出境游小众。据胡润百富榜发布的《2012奢华旅游白皮书》显示,富裕人群在选择出境旅游时间时大多不定时或选择错开节假日高峰时间。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旅游、养生保健、子女教育是他们最关注的服务内容,其中,有六成人表示会选择旅游方面的消费金融服务。但小众的高端并非一味追求高价位,产品的策划考验的是商家的智商,消费者考虑的则是高价位能否物有所值。有些旅游企业,过分依赖批量,因为缺乏对小众群体的关注研究,所以不专业;因为不专业,所以无法打入小众的圈子中去。
要想赚取小众的高利润,就要了解小众圈子里游客的个性,不能指望千篇一律高收费。哪些人不受季节限制,哪些人喜欢另辟蹊径,哪些人爱好极限旅游。如果锁定研究这些圈子,针对这些圈子,这些小群体,搞些“小制作”的促销,可能会更有效果。再具体到景区和度假酒店,淡季能否搞些吸引摄友、搞艺术的、搞写作的“小众”?这些人不喜欢凑热闹、善于从专业的角度去发现美,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没准能创作出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岂不是对景区的一大贡献?
任何大众化的东西,在最初都是小众的,是由小众发展而来的。10年前,谁会想到自驾游会发展到今天这种火爆程度?谁最早把握了小众,谁就可能在最后赢得大众。
(来源:大众日报)